主页 > 红色文化 > 党史故事 >

邓小平与1992年新军委领导班子组成

       1992年早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中国南方地区,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问题。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邓小平一直关注着大会筹备的进展情况。他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的高度着眼,对新时期军队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10月6日,邓小平给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新一届中央军委领导班子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得到了中央政治局的完全赞同。他还特别交代,“军队要保持团结一致,保持老红军本色,这点十分重要。”

提名刘华清留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据我了解,刘华清、张震同志最熟悉军队。将来挑选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邓小平在1992年10月6日给中央政治局的信中如是说。这源于邓小平数十年来对刘华清、张震的一贯了解。对刘华清,邓小平熟悉得更早一些。刘华清13岁投身革命,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在抗战初期的129师师部,他有幸和刘伯承、邓小平在一起共同生活和战斗过一段难忘的岁月。
此后数十年间,刘华清从一线部队逐渐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但和邓小平交往并不太多。改革开放以后,刘华清才重新在邓小平领导下的总参谋部任职。在任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期间,他的工作得到邓小平的高度认可。令人惊异的是,刘华清的人生最辉煌篇章,竟然是在古稀之年后才真正奏响。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召开。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再次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海军司令员任期内,刘华清深入部队调查研究,认真解决海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国海军的建设大踏步地跃升到一个新台阶。同时,他对海军战略发展和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受到总部机关和军队院校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引起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外军事媒体将他誉为“中国的马汉”。
       此时,71岁的刘华清早做好了退休的准备。“本以为此生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却出乎意料走进了军委机关”。他被邓小平点将,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刘华清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意外。邓小平嘱咐他:“调你到军委来工作,就是考虑到军队要搞现代化,现在全军熟悉科研装备的就你了。调你来就是抓装备,抓现代化。”刘华清和武器装备发展有不解之缘。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他离开海军,担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参与组织领导过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决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刘华清不负军委和邓小平的重托。到军委任职后,他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确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很快就打开了武器装备发展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他又要求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借鉴外军技术,“充分吸收利用,以加快前进速度”,使得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同时,刘华清还积极协助军委主要领导做好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相关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和刘华清亲切握手
       ◆199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和刘华清亲切握手。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刘华清作为中顾委委员列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那天会上印发了邓小平9月4日上午与江泽民、李鹏、杨尚昆、万里等人的谈话要点材料。这份材料说明:邓小平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提名江泽民任军委主席,杨尚昆兼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任副主席,杨白冰任秘书长。刘华清看了材料之后,深感意外和责任重大,担心力不从心,会后立即给邓小平办公室主任王瑞林打电话,请其报告小平同志:“还是选别人好。”王瑞林回话:“邓主席已定,不会改变。”
       邓小平的态度原来就非常明确:“刘华清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了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是荣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我们军队中老干部四方面军的占大多数,这个副主席要是四方面军的。刘华清是四方面军的,某种程度上说是比较年轻力壮一点的,身体好,是能听党的话的。当然。听党的话的人多得很,但是他几个条件都具备。”
       三年之后,在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刘华清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华清曾回忆说:“我被选进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没有想到的事情。”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以76岁高龄的中顾委委员的身份,进入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班子,是刘华清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这也是邓小平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会前就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安排。刘华清回忆道:“这是党的培养,也离不开小平同志对我的教诲和信任。”
       在此后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及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期间,刘华清没有辜负邓小平的重托,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认真履行职责,给江泽民主席当好助手。在告别军营之际,刘华清曾用简洁的话语,概括了自己近七十年的军事生涯:“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

建议增加张震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1992年,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的张震78岁,已近古人所说的“杖朝”之年,他早有退休的思想准备。在当年4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张震就表示,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参加军委的会议了,并就平时考虑到的有关军队建设的战略指导、体制编制、教育训练等方面的问题,敞开心扉讲了自己的想法。随后,张震又向军委领导同志写了书面报告,建议派一个合适的同志来接替自己的工作。
       同年9月,就在张震准备退休的时候,中旬的一天,一位同志来传达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中央根据小平同志的建议,考虑在党的十四大时,要张震参加军委领导工作。这个决定对张震来讲,太突然了,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张震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衡量一下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高科技知识贫乏,也缺乏指挥现代战争的经验,特别是年龄大了,在全军在职干部中是数一数二的,恐怕难当此重任。但同时他又考虑,党和国家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刻,能否保持军队的稳定是党和国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老党员、老红军、老战士,在党和军队需要自己的时候,理应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
邓小平和张震亲切握手
       ◆1992年10月20日,邓小平和张震亲切握手。
       根据10月6日邓小平给中央政治局写信谈到对中央军委人事安排意见时,在决定刘华清留任副主席时,还建议增加张震为军委副主席。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决定刘华清和张震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江泽民主席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张震出任军委副主席也是众望所归以及邓小平知人善任的结果。
       张震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长期从事军事指挥和参谋工作。曾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淮海战役期间,张震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领导下,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两支大军并肩作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后来,在渡江战役中,中原野战军(已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已改称第三野战军)又在一起并肩作战。邓小平晚年在谈到渡江作战时曾说:“我的指挥部在三野司令部,张震是参谋长。”指的就是这一段情况。
       1975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国家和军队领导岗位。同年8月,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解决军队高层领导班子“软、懒、散”问题。这时,张震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中央军委常委粟裕代表军委和张震谈话,明确告知“是小平同志点的将”。张震后任总后勤部部长、副总参谋长等职,为全军后勤工作及全面加强各级司令部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5年11月后,张震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校长兼政委。由于较好地坚持了正确的建校方针和教学指导思想,国防大学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建设不断发展,为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合格的指挥和参谋人才。张震在国防大学的工作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中共十四大胜利闭幕后,10月20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和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出席十四大的代表。当他走到张震面前时,突然停住脚步,紧紧拉着张震的手,亲切询问张震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张震激动地回答说今年已经78岁了。邓小平欣慰地说:“你比我小10岁,还可以干一届。”并语重心长地嘱咐张震,“一定要协助江泽民同志,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建设好,保证各级领导权要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张震深知军委副主席的工作过去多是老帅们担当的,他们在全党全军德高望重。现在,党把自己放到这个重要岗位,张震深感差距甚远,颇有如履薄冰之感。他只有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再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就这样,张震作为一名就要退出现役的老战士,牢记邓小平的嘱托,积极协助军委主要领导,坚持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发扬老红军优良传统,保证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人民军队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推荐张万年为总参谋长及提名军委其他成员
       邓小平在10月6日对新一届军委领导班子提出的具体方案中,除了刘华清、张震担任军委副主席之外,还考虑要选拔军队中年富力强的优秀同志进入新一届军委班子。在信中,他提出了新一届军委组成名单。这个名单被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通过。随后,新一届军委委员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分别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原来分别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留任的军委委员、原总参谋长迟浩田在次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在新任军委委员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三人中,总参谋长张万年无疑最引人注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作为这一军事首脑机关的领头人,总参谋长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邓小平也十分关注这一职务的接替人选,他考虑到总参谋长要由“真正带兵的人”担任。最终,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根据长期对军队高级干部的了解、观察而掌握的情况,把目光定格在济南军区司令员张万年身上。
邓小平在家中和张万年合影
       ◆1993年11月3日,邓小平在家中和张万年合影。
       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一任命对张万年来说,实在出乎意料。1985年全军百万大裁军,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大军区。张万年由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改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对此,张万年心情很平静。在离开武汉时,张万年写了一首打油诗:“离别黄鹤楼,携眷赴广州。再干几年头,驻穗度春秋。”1987年11月,他接替尤太忠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90年4月,张万年调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调任前,中央军委领导集体找他谈话,当军委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我今年快63岁了,到济南军区再干两年就到了休息的年龄,我在广州的家就不搬了。”军委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因此,出任总参谋长,张万年确实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
       但是,当回顾张万年不寻常的军事经历时,不由得令人感慨:他就是邓小平要找的“真正带兵的人”。1944年秋,16岁的张万年怀着国恨家仇,参加了八路军。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从此激励着张万年舍生忘死,铁心跟党走、跟人民军队走。在战争岁月,张万年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和平年代里枕戈待旦、苦练精兵,逐渐成长为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塔山英雄团”的团长、“铁军师”的师长。
       1978年12月初,时任“铁军师”师长的张万年正在北京的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突然接到任命,让他兼四十三军副军长。很快,上边又下发命令,要张万年提前离校,迅速赶回驻地,率“铁军师”随军开赴广西前线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在张万年带领下,“铁军师”官兵士气高昂,出色完成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任务。部队打完仗回撤时,张万年在参加了参战牺牲烈士追悼大会之后,又专门留下来到烈士陵园,一个人缓慢地走到每一块墓碑前,泪流满面地一个一个跟烈士们告别。
       1979年5月12日,《解放军报》刊登了长篇访谈《杀鸡用牛刀——师长张万年谈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问题》,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对此文赞赏有加,从此记住了张万年。1981年3月18日,张万年离开工作了13年的“铁军师”师长岗位,就任四十三军军长。1982年9月,作为中央选拔培养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张万年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受到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0月,54岁的张万年被任命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军区副司令员。后来,张爱萍、尤太忠等老同志也多次向邓小平推荐过张万年。1990年至1992年,邓小平每次到上海路过济南时,张万年和宋清渭政委等都向他汇报济南军区所属部队建设情况。在交谈中,邓小平对张万年留下很好的印象。
       1992年10月至1995年9月,张万年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1995年9月至2002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7年9月起,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协助江泽民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十年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他直接参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及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的决策与实施。张万年牢记邓小平在家中接见他时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始终坚持以“上不愧党、下不愧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座右铭,忠心耿耿,一身正气,雷厉风行,夙夜在公,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